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江苏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江苏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长3角1体化发展为江苏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1、长3角1体化发展为江苏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1 共补交通之短,建设综合交通体系1是协同构建快速交通体系。协同推进跨域高速公路联网运营,取消长3角省际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强化高速公路联合执法,解决过江通道拥堵问题,畅通沿海战略大通道。加快推进北沿江高铁过江通道布点、布线论证,加快建设东西向高铁大通道;主动对接上海机场诉求,强化两地分工与合作,加快推进南通新机场建设;以上海为中心,推进上海轻轨路线北向跨江延伸,联网并线,协同加强上海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网建设。2是协同构建航运物流体系。加快在港口集团层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与上海港、安徽港群、宁波1舟山港建立港口联盟,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共建长3角世界级港口群。把“沪太通”港口联动模式进1步推广运用于南通港、南京港、连百港港等港口,合作推进通州湾集装箱深水港建设,协同推进东西向运河疏浚工程,重点建设连百港区域性国际枢纽港、南京长江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和太仓集装箱干线港,发挥南通在集装箱运输和江海联运功能中的巨大潜力,努力推进通州湾“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建设。2 推进创新协同发展,打造长3角产业创新共同体1是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生产要素对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推动先进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在全省打造1~2个具有地方标志、领跑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标杆。同时,加强传统产业与百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积极发展共享经济、数字经济和现代供应链等新业态新模式。2是积极参与长3角产业协作。主动强化与上海的产业协同,借力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最大策源地”—上海,发挥江苏产业体系完整优势,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最佳试验场”;叠加上海金融业高度发达、江苏实体经济基础雄厚的优势,协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之重器”和大企业。推进江苏与浙江信息技术企业的合作,推动大数据、百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江苏物联网建设。3是共建长3角创新共同体。着力提升江苏的原始创新能力和高科技成果转换能力,加强对关键性技术的协同创新和突破攻关,联合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长3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加快落实好《助推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发展共建协议》,积极打造“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等创新功能区建设,和沪浙皖国家科创中心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功能示范区。3 共补生态之短,助推绿色发展1是加快跨域规划对接,协同打造生态经济带。推进沪苏浙皖协同打造长江生态经济带,沪苏协同打造崇明世界级生态岛,苏皖协同打造江淮生态经济区和淮河生态经济带,构筑长3角绿色发展新空间。统筹推进沿江钢铁、化工过剩产能向沿海迁移,减轻沿江生态环境压力,高标准建设沿海世界级石化基地、钢铁基地,最大限度降低环境污染风险。2是完善联防共保机制,推进生态跨域治理。在环太湖、沿海、环淀山湖、苏南丘陵等跨界地区,积极推进产业政策、生态补偿政策、节水环保政策跨地协调,全面优化沪苏浙皖在长江、运河、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方面的顶层设计。健全跨域港务、海事、环保、城管、水务等部门协同联防共保机制,扎实推进“沿江化工污染和长江口沿海化工污染同步整治、长江经济带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同步控制、化工围江和其他污染围江同步治理、支流人江口和人江支流同步管控”。加强沿江、沿海、沿河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与监管。强化沿海滩涂湿地资源、岸线资源保护力度,逐步完善岸线有偿使用、退出机制,提高岸线集约利用度。4 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共推市场1体化建设建立统1的市场标准和长3角地区市场主体基础数据库,建构统1的服务平台,加快探索建立统1的区域市场规则体系,结合各地优势,成立各类专业化、跨区域的共享服务平台,在法律法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企业融资和合作、运输物流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健全1体化市场融合机制。开启现代科学治理模式,促进规则透明、竞争有序、资源共享。

长3角1体化发展为江苏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2、长3角1体化发展为江苏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1 共补交通之短,建设综合交通体系1是协同构建快速交通体系。协同推进跨域高速公路联网运营,取消长3角省际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强化高速公路联合执法,解决过江通道拥堵问题,畅通沿海战略大通道。加快推进北沿江高铁过江通道布点、布线论证,加快建设东西向高铁大通道;主动对接上海机场诉求,强化两地分工与合作,加快推进南通新机场建设;以上海为中心,推进上海轻轨路线北向跨江延伸,联网并线,协同加强上海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网建设。2是协同构建航运物流体系。加快在港口集团层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与上海港、安徽港群、宁波1舟山港建立港口联盟,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共建长3角世界级港口群。把“沪太通”港口联动模式进1步推广运用于南通港、南京港、连百港港等港口,合作推进通州湾集装箱深水港建设,协同推进东西向运河疏浚工程,重点建设连百港区域性国际枢纽港、南京长江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和太仓集装箱干线港,发挥南通在集装箱运输和江海联运功能中的巨大潜力,努力推进通州湾“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建设。2 推进创新协同发展,打造长3角产业创新共同体1是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生产要素对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推动先进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在全省打造1~2个具有地方标志、领跑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标杆。同时,加强传统产业与百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积极发展共享经济、数字经济和现代供应链等新业态新模式。2是积极参与长3角产业协作。主动强化与上海的产业协同,借力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最大策源地”—上海,发挥江苏产业体系完整优势,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最佳试验场”;叠加上海金融业高度发达、江苏实体经济基础雄厚的优势,协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之重器”和大企业。推进江苏与浙江信息技术企业的合作,推动大数据、百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江苏物联网建设。3是共建长3角创新共同体。着力提升江苏的原始创新能力和高科技成果转换能力,加强对关键性技术的协同创新和突破攻关,联合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长3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加快落实好《助推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发展共建协议》,积极打造“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等创新功能区建设,和沪浙皖国家科创中心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功能示范区。3 共补生态之短,助推绿色发展1是加快跨域规划对接,协同打造生态经济带。推进沪苏浙皖协同打造长江生态经济带,沪苏协同打造崇明世界级生态岛,苏皖协同打造江淮生态经济区和淮河生态经济带,构筑长3角绿色发展新空间。统筹推进沿江钢铁、化工过剩产能向沿海迁移,减轻沿江生态环境压力,高标准建设沿海世界级石化基地、钢铁基地,最大限度降低环境污染风险。2是完善联防共保机制,推进生态跨域治理。在环太湖、沿海、环淀山湖、苏南丘陵等跨界地区,积极推进产业政策、生态补偿政策、节水环保政策跨地协调,全面优化沪苏浙皖在长江、运河、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方面的顶层设计。健全跨域港务、海事、环保、城管、水务等部门协同联防共保机制,扎实推进“沿江化工污染和长江口沿海化工污染同步整治、长江经济带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同步控制、化工围江和其他污染围江同步治理、支流人江口和人江支流同步管控”。加强沿江、沿海、沿河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与监管。强化沿海滩涂湿地资源、岸线资源保护力度,逐步完善岸线有偿使用、退出机制,提高岸线集约利用度。4 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共推市场1体化建设建立统1的市场标准和长3角地区市场主体基础数据库,建构统1的服务平台,加快探索建立统1的区域市场规则体系,结合各地优势,成立各类专业化、跨区域的共享服务平台,在法律法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企业融资和合作、运输物流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健全1体化市场融合机制。开启现代科学治理模式,促进规则透明、竞争有序、资源共享。

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的基础及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3、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的基础及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1)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的基础1是,中国汽车品牌已具备足够的产销规模。2017年中国汽车品牌销量达1238万辆,同比增长6.1%,高于行业3个百分点(行业增速为3%),中国品牌汽车占国内总销量42.86%,已具备品牌突破的规模基础。2是,历经3十多年的自主创新,中国汽车品牌在体系、品质、性能、技术应用等方面均达到甚至超越主流合资品牌水平。2017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了“2017上半年中国汽车品牌投诉排行榜”,在该榜单中,长安、观致、哈弗等中国汽车品牌排名力压众多合资及进口品牌。其中,长安汽车的万台车投诉率为0.77,跃居榜首,成为中国市场投诉率最低的汽车品牌;另外,由长安汽车研发的“蓝鲸Bluecore D20T GDI”发动机,在GEngine机构针对中国汽车市场所有2.0T车型的调研中,跃居榜单第十1位。该调研涵盖从进口到国产、从豪华到自主,共计165款车。蓝鲸D20T代表了中国最强芯,引发了行业及媒体的震动。3是,产业变革带来的发展机遇。基于国家新1轮科技革命和品牌强国战略的实施,汽车行业进入了以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为特征的转型升级期,为中国汽车品牌的发展和超越提供了战略机遇。(2)面临的挑战中国正在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其中,品牌是由大变强最关键的因素。且随着国人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国人从对产品质量、性能的基本要求升级到对产品的颜值及品牌的更高诉求。但是,中国汽车品牌尚未得到世界普遍认同,自主品牌汽车尚未在国人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品牌力(品牌溢价)仍较落后,甚至被作为“廉价、低质”的负价值品牌对待,难以全面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国家品牌与制造品牌息息相关,说起德国制造,联想到的是品质;说起日本制造,浮现的是精细;但当提到中国制造,在大多数国人心中,联想到的仍是“廉价、低质”的品牌印象。即便在类似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调研,其调研结果也显示,大多数消费者仍认为中国汽车的品牌溢价力较欧美日韩的汽车品牌要差许多(根据2017年博睿盛伦调研公司在中国做的品牌监测,其调研结果显示,若以现代为基准品牌,以10万元为基准价,那么福特品牌为10.32万元,起亚品牌9.71万元,长安的品牌为8.96万元)。综上所述,中国品牌汽车在品质、规模、综合能力已具备能力,但国人目前对中国品牌汽车的认知度还较低,是时机需要集中力量加快提升品牌了,助力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如何理解当下互联网金融对汽车金融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4、如何理解当下互联网金融对汽车金融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只提供1些思路: 先解释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最大的特点是去中介化。让需求的双方更容易找到,是你用更低的成本找到你要找的东西。(搜索找到知识,社交软件找到兴趣相投的人,电子商务找到你要的商品)使本来很复杂,需要找中介的活简单化,是彼此需要的人直接找到。余额宝是绕过银行卖基金,p2p贷款是绕过银行解决资金需求。百合网是绕过媒婆找对象,百度是绕过图书馆找资料,知乎是跨过地域,跨过行业更容易的学知识(以前可能要找专业人士介绍)。 或者说互联网公司开始成为中介公司。但是却不靠中介服务养活自己。而靠转移付费靠推广、广告推送、游戏赚钱。 再解释汽车金融 欢迎补充。 机遇:加速互联网化,让能够线上完成的业务尽量线上化,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用户体验。 挑战:传统汽车企业机构庞杂,改革阻力大,执行力差,互联网转型困难。损害现有既得利益者利益。(如本来的汽车从业人员可能会失业,现有线下经销商利益受损害) 网上买汽车,关联信用卡,线下体验,远程记录汽车数据,车辆预警,网上买车险,汽车租赁(类似途家网的那种模式,现在的家庭用车空置率很高,1旦中国过了暴富期,当车不再是面子时,很可能出现,其实这时候车就变成了1款理财产品,就是1个时间分享计划,空置期可以交给平台公司,去租给别人然后我收租金)(上汽的出题人未见得是这个出题目的)。 欢迎大牛补充。 附: 如果是回到1个更高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痛点:停车难,家庭用车使用率低。 解决方法:转化所有权为使用权。借助互联网的技术让汽车空置率降低。 如果上汽很多的城市投放了很多的汽车,这个车它是停放在各个的停车场里面的,那消费者不需要拥有这个车,你只要购买1个使用权限,每次到这个车的时候用信用卡和你的驾驶证1登陆,然后你就可以使用。 使用之后停到另外1个停车场的时候,又别人可以接着用,这样的话就让1部车的使用的力度很充分。 转念又想到现在的租车公司的模式已经有不少能解决这个痛点了,泪奔。版主如果真的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话,可以研究1下现在中国的租车公司。(商务租车公司,滴滴专车,不是打车软件公司)将来的汽车行业应该是租车成为主流。互联网会改造汽车行业。传统汽车生产企业可能会蜕化成类似富士康的代工厂。去年,马斯克说特斯拉要放开特斯拉电动汽车专利技术。现在奔驰的几款车就用的特斯拉的技术。我觉得可能不久的未来,这个汽车生产工艺会进化成类似安卓系统的东西。硬件安装外包给“富士康”,软件由几家公司提供,免费。现在的汽车厂可能会去做品牌和渠道。 汽车正越发进化成类似手机的东西,大1号的移动终端。电动汽车尤其像。都用电池,生产标准化,只是搭配的硬件有高低之分。型号有大有小。马斯克推动放开专利,让汽车生产更容易。开放是互联网时代应该有的态度。 之前1直炒作苹果要出icar,我觉得是真有可能将来汽车变为1款真正的智能移动终端。无人驾驶在那时候估计也不是什么问题。

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机遇和挑战



5、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是你并购他,就是他并购你,看似并购模式各种各样,其结果必然形成少数几个企业独霸市场的新格局。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进程中,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1方面得益于政府产业和贸易政策的有力支持;另1方面,又在积极推进全球化经营发展战略,建立新的国际生产经营分工体系;资本积累越来越雄厚,财富聚集越来越集中,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强。与此同时,这些跨国公司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实行“大鱼吃大鱼、活鱼吃活鱼”的跨国公司并购,进1步形成少数几个跨国公司独霸全球市场的新格局,以致我国乃至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企业,无论从规模、资本和市场,还是从技术、管理和效率方面都难以与之进行有效的抗衡,并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危机。 例如:当今世界汽车产业总的竞争态势是跨国公司全方位垄断市场,领导汽车产业发展新潮流。2002年,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雷诺-日产、本田、标致-雪铁龙和宝马9大跨国汽车公司通过各自的并购重组,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年销售总量就达到世界汽车销售总量的92%,明显占有全球市场的绝对优势。 又如:2002年,法国于齐诺尔公司并购卢森堡阿尔贝德公司和西班牙的埃塞雷亚公司,并购交易金额达31亿美元。此次并购造就了全球规模最大的阿塞洛钢铁公司。2003年,阿塞洛钢年产量约为4,000多万吨,年销售额达到293亿美元,已远远超过此前全球排名第1和第2的日本新日铁和韩国浦项制铁。后两者的钢年产量均在2,600万吨左右。 再如:2003年,新日铁、阿塞洛与宝钢实行强强联合,3方投资65亿元,引进新日铁的设备、技术和工艺流程,共同生产高等级汽车钢板,以抢占我国作为世界汽车制造大国的板材市场。 面对跨国公司并购活动,我们的应对策略是,我国政府主管部门要主动抓住这1有利时机,加快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和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完善市场机制,开放资本市场,健全法律体系,引导和支持1些企业尽快成为跨国公司并购主体或并购对象,参与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竞争与合作。 我国企业既要学习全球商业运作模式,增强跨国公司并购意识,又要调整自身经营发展战略,推进管理变革,积极寻求与跨国公司实行并购重组及合资合作模式,以求获取更多的资本、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国500强企业,特别是已经从事海外投资的企业,要全面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在并购与联盟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突出核心竞争力,科学制定全球化经营发展战略;在公司经营层面要加强资本运作,提升品牌效应,重视文化整合,进而加速创建我国自己的跨国公司。 跨国并购4点忠告 企业进行兼并仅是扩张的开始,如何整合好收购后的企业是扩张成功的关键,而进行跨国收购,整合的难度和挑战对中国企业而言应是空前巨大的,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案时,应注意以下4点: (1)必须做好兼并后整合计划和准备:收购后整合必须是系统的,严谨地通过计划来完成,而绝不可能通过随意的或收购方企业的意志便能完成。企业必须做好准备,在对被收购企业内外部情况十分了解的情况下制定出明晰的整合计划。 (2)整体有效的管理和协调至关重要:由于整合涉及的所有利益相关者,企业内部所有的部门业务和员工,必须自上而下在企业管理层直接领导下来强有力地推进和完成,特别注意要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和计划来完成。我们建设企业应设立专门的项目中心领导和协调各业务和职能部门的整合工作,对整合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能有所保证。 (3)整合涉及到的规模和影响巨大,管理层少数人能推进和完成,企业应充分与公司员工和各级管理人员沟通,特别是被收购方人员,以求达到共识和得到他们的充分理解和支持。事实上中国企业进行跨国收购,1样也存在着本土化管理的问题,必须积极挑选、提拔和招募当地优秀的人才来进行管理,而非依靠输出人才,尤其是中国本土具有这种跨国管理的人才本身就十分匮乏。 (4)必须从兼并第1天就开始进行企业文化的整合工作,其目的决非强制式地输出本企业的文化,而是根据企业新的战略目标和企业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有机的1套整合方案来创立公司共同的1种新型文化,以求得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起云涌。TCL收购了汤姆逊公司;上海汽车工业公司收购韩国双龙;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集团。 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仅是扩张的开始,如何整合好收购后的企业才是扩张成功的关键。 因为在时间和文化这两个层面上承受巨大压力,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整合的难度和挑战空前巨大。

机遇与挑战并存!长城为何进入印度市场?



6、机遇与挑战并存!长城为何进入印度市场?

虽然在网络上流传着非常多关于印度的搞笑段子。但是我们不能够否认印度的实力是很强的。首先印度有仅次于中国的人口数量,并且很快就要超过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其次,印度的汽车工业也不容小觑,目前印度是全球第5大汽车生产国,排在中国,美国,德国,日本之后。而且印度也没有多少自己的自主品牌汽车,因此对于全世界任何汽车厂商来说,印度都是1个非常巨大的新兴市场。 在这个庞大的市场国家,目前包括丰田,铃木,现代,起亚在内,已经有非常多的汽车厂商进入了印度市场。可以说,世界各大品牌在印度市场的竞争,丝毫不会弱于中国。印度很像曾经的中国?如今的印度很像是十几年前的中国。根据2019年的数据显示,印度人均GDP为2015美元,而中国人均GDP已经突破了1万美元。也就是说中国的人均GDP是印度的5倍。不管是市场规模,还是购买力,印度都很像是曾经的中国。而且印度目前也是市场开放的策略,印度政府也十分想吸引外资,这也与中国很像,因此才会有包括丰田,铃木,现代在内的很多汽车企业纷纷进入印度市场。其实在长城之前,小米,华为这些中国品牌也已经进入了印度市场,并且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因此印度消费者对中国品牌是相当认可的。长城汽车在印度是妥妥的豪华车!由于印度消费者的购买力比较低,人均收入也不是很多,因此目前在印度市场最畅销的车型其实是小型车,比如说铃木奥拓,以及丰田雅力士,以及起亚的1些小型车,在印度市场都很受欢迎。但是印度也是1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非常巨大。比如长城H6这样的SUV在印度肯定是妥妥的豪华汽车,得是有钱人才能买得起的。因此长城汽车进入印度市场的话,其品牌影响力1点儿也不输给现代,起亚这些品牌。长城汽车在印度有什么优势?首先,长城SUV适合印度国情。我们都知道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比较差的,很多农村即使是城市,都没有很好的铺装路面。因此印度特别需要皮实耐用,并且通过能力强的汽车。而这恰恰是长城的优势。我们知道长城汽车专业制造SUV,全球累计销量已经达到了580万辆,并且连续10年蝉联中国SUV销量第1。其次,长城已经着手在印度建厂,建立研发中心。长城汽车将全面升级印度班加罗尔研发中心。将加速推进收购印度塔里冈工厂的后续工作,将其打造成为长城汽车全球第十个、海外第2个全工艺整车工厂。该工厂将主要用于长城汽车SUV产品和EV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并为当地提供超过3000个就业岗位。整车的研发和生产之外,长城控股集团还将在印度投资汽车电池生产,打造完整供应链体系。有了工厂之后,可以对销售的汽车有更多的售后保障,这对于其它进入印度市场,但没有工厂的自主品牌来说,是1个巨大的优势。长城在印度市场的挑战来自何方?虽然印度市场拥有无比广阔的前景,但是长城汽车在印度市场也是基于与挑战并存。挑战来自哪些方面呢??首先,长城汽车在印度市场将与丰田,现代,起亚这些世界1流的汽车企业竞争。而这些企业是早于长城汽车进入了印度市场,并且也已经在印度设立了工厂。因此长城作为后来进入的厂商,需要更多的努力。其次,长城在中国属于自主品牌,在与合资品牌的竞争中,可以拥有价格,配置的优势。但是在印度设立工厂之后,在人力成本,研发成本方面其实与其他外资品牌没有区别,成本控制更难。因此长城更需要在印度市场,投放适合当地消费者的汽车,用产品说话。第3,长城汽车在中国以SUV闻名,但是在印度市场,毕竟目前大部分印度消费者的购买力不是很强。因此这就需要长城旗下的品牌,长城皮卡,欧拉,都进入印度市场,满足当地消费者多元化的用车需求。因此也就增加了长城汽车在品牌运营方面的难度。不过,相信在长城汽车的努力之下,长城也能像华为1样,在印度市场取得成功。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