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份额同比下降,国产车要提升还能靠什么?为什么中国市场占全球新能源汽车56%份额,但销量榜首却不是中国品牌?
1、市场份额同比下降,国产车要提升还能靠什么?
前不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最新的“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里面的多项数据都值得大家关注。车市寒冬在今年上半年仍在继续,上半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997.8万辆和1012.7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5.8%和14%。并且从市场销售份额这1块来看,率先站不住脚的似乎是我们的中国品牌。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报告中显示,今年上半年,包括自主品牌、美国品牌以及法国品牌车型的市场份额都同比有所下降。相比之下,在国内1直有着不错口碑的德系和日系则逆市上扬。1度饱受负面信息影响的韩系车份额则与去年持平。具体来看,中国品牌汽车市场份额同比下降3.9%,美系车下滑1.1%,法系车下滑1.0%。而德系和日系分别实现了2.2%、3.7%的提升。中国品牌汽车市场份额的明显下滑不禁让人深思:自主品牌的销售是否去到了1个瓶颈位置?要想突围,国产车还能采取怎样的措施呢?在以往,我们的自主品牌车型性价比方面是有着不错的优势,空间大配置高,与朋友炫耀起自己的爱车时还是谈资满满。但就连豪华品牌也在不断降价,自主品牌在价格上的优势似乎荡然无存。上有豪华车,下有老牌合资车,它们的放价收割销量令我们的自主品牌车型两面受敌。这种围攻之势给自主品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众所周知,我们自主品牌和日系车都有1个共同的优势,就是不管是哪个级别的车型,它们总是要比其他国家的车型稍便宜1点。但为什么大家不愿选价格更低的中国车而去选日系车呢?在用车成本上,日系车被公认具有优势,这种优势是其研发和精细化生产能力的体现,是多年造车经验的结果。在国内整体经济下滑的情况下,国人的消费无疑变得更加谨慎,能省的地方肯定不多花。此时日系车的优势则被放得更大,除此之外,日系品牌的4s店布局也相当合理,不仅在销售体系上较为合理,就连售后的服务体系也让人感到满意。目前很多1线大城市都开始了限牌的政策,这也令大家在购车时顾虑更多。相信谁都不希望把这块几万甚至上十万的车牌随随便便套在1款相对低端又或是不能长期拥有的车型上。而以德系为首的豪华品牌车型价格不断下探,这也令大家在考虑“人生第2台车”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并且在20万以上的售价区间里,自主品牌几乎没有能与合资平台抗衡的产品。随着人们消费的升级,如果这1块的空缺不能及时补上,自主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只会逐步减少。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品牌附加值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些豪华品牌之所以能走今天,它们也是通过不断摸索,不断积累,不断成长的。而这也要求我们自主品牌1定要脚踏实地,做好车,做精品车。汽车市场的洗牌现象已经开始,面对更严苛的排放政策以及新能源的推进政策,自主品牌车企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才能直面对抗拥有更多相应技术积累的外国品牌。不知道大家认为,我们自主品牌想要重回40%的市场份额需要做的还有哪些呢?。
2、为什么中国市场占全球新能源汽车56%份额,但销量榜首却不是中国品牌?
值得1提的是在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中国占据了56%的市场份额,但是作为全球最大市场,在中国也并且可以买到几乎所有新能源车型,不过,其中也有很多车型只有在中国才能买到。如果说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是NO.1的,应该没有人反对吧,即便不在汽车圈,就科技或电子行业而言,特斯拉也是尽人皆知。但是前期的Model S(参数|图片)和Model X(参数|图片)即便大幅度降价后的门槛其实都不低,而近期推出的Model 3(参数|图片)则接地气得多,而且在设计和配置上也融入了更多新鲜的体验。在国内37.70万元起,就能买到被誉为全球最先进的电动车,如果你觉得还是贵了点,那等到它国产后,相信价格会吸引得多。北汽的EU系列是小编近来在广州打网约车遇到最多的车型,首先它的价格是正的实在,配置虽然不高,但勉强够用。就乘坐体验而言,EU系列确实1般,相比起后期推出的EU5,差距还挺大的。所以其实家用的话,我会强烈推荐EU5,它的设计、空间、配置等等都要好很多,当然价格也去到十多万了。
3、为什么中国国产汽车品牌本土销量大跌?
中国国产品牌的乘用车在国内市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销量大幅下跌,激化了有关汽车行业是否应当进1步对外国投资者开放的辩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hina Association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昨日宣布,国内汽车生产商今年1至2月共售出自有品牌乘用轿车45.7万辆,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1%。国内汽车生产商的市场份额从去年年底的27%降至不足23%。而同期中国乘用轿车的销售总量较上年增长了5%,达到200万辆。若计入运动型多功能车(SUV)的销量增长,今年1至2月中国的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1%,达到了260万辆。主导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是由中国国内企业和跨国汽车生产商组建的合资企业,外资在合资企业中的持股比例不能超过50%的上限。政府官员有关外资上限应当调高的提议,激起了有关中国国产汽车品牌未来发展的1场激烈辩论,国产品牌在与外资竞争对手以及进口汽车的竞争中处境艰难。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1位官员上月表示,如果持股上限放松,中国国产汽车品牌可能“被扼杀在摇篮里”。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强劲状况与印度形成鲜明对比。作为亚洲第3大经济体,印度2月份的汽车销售量略微增长,结束了长时期的下降趋势。
4、国产汽车改色膜10大品牌是什么?
国产汽车改色膜10大品牌第1品牌:赛旗饰SAQETH汽车改色膜SAQETH(赛旗饰),想必是全球改装1族耳熟能详的品牌。如果你是车迷,无论在超级方程式F
1、Indy Car和各种赛事车身上,还是在超跑、豪车、论坛、杂志上,几乎都可以看到SAQETH(赛旗饰)logo持之以恒的身影。SAQETH(赛旗饰)创立于法国,始于1887年,现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专业从事,豪华汽车、赛车及超级跑车的内饰/外观/清洁养护以及改装装饰品的设计/研发/制造的厂商。SAQETH(赛旗饰)拥有世界1流的生产工艺,美国工厂拥有200000平方英尺400多名设计研发生产人员,)分公司遍布美国、欧洲、哥伦比亚、英国等国家。第2品牌:Barrett Jackson汽车改色膜 Barrett Jackson创始于1967年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两位汽车爱好者开始。从始至今,Barrett Jackson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汽车用品首屈1指的品牌之1。产品主要包含;汽车车膜、车身改色膜、以及汽车清洁、美容、养护用品等等。Barrett Jackson以质量优、品种全的优势,在汽车用品市场1直遥遥领先。第3品牌:RBP汽车改色膜RBP创始于1988年美国,是1家从地方汽车改装装饰品店,做到全球知名的庞大改装装饰品牌。更是专注于汽车改装装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的厂商。从事产品范围及其广泛,从汽车内饰外观装潢、重型防护、越野专用悬挂、底盘提升套件。汽车车膜、改色膜、轮胎、轮毂、刹车、排气、灯具、养护品、燃油添加剂等等等等。公司对产品品质要求极为苛刻,每1件产品、甚至每1个0部件都追求艺术品质,这也是使RBP发展极为迅速和1直屹立在改装装饰市场领域的主要因素。第4品牌:威固V-KOOL汽车改色膜威固始于1974年,是1个大众熟知的汽车贴膜品牌,也是国际性的窗膜品牌,其生产商是伊士曼化工旗下的美国造化科技公司,总部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的金斯波特。威固的光谱选择技术以其独创性在行业内赢得了领先的地位,而这1技术也因威固产品的逐渐推广而深受欧洲名车原产地制造商的青睐。第5品牌:龙膜LLUMAR汽车改色膜龙膜,属于美国伊士曼化工旗下的窗膜品牌,创始于上世纪70年代,以先进的研发技术和生产能力,加上广泛的分销以及优质的客户服务水平得到较好的口碑。龙膜拥有先进的窗膜生产制造基地,分销遍布众多国家。产品规格丰富,高、中、低档可满足客户不同需求。第6品牌:3M汽车改色膜3M创建于1902年,全球性的多元化科技企业,总部设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市。素以勇于创新、产品繁多著称于世,3M汽车车、汽车防爆膜产品繁多,提供独特、创新、高品质的车身改色体验。第7品牌:强生JOHNSON汽车改色膜美国Johnson(强生)层压涂层有限公司,1960年成立,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卡桑市,是专业从事玻璃膜生产的制造商之1,为汽车设计和定制功能性的薄膜产品。是贴膜协会的倡导者和成员,其产品的品质处于领先地位。色彩独特,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第8品牌:雷朋LETBON汽车改色膜雷朋产品源自美日两大专业母厂,雷朋是很早将专业的高档隔热膜引进中国大陆市场的品牌之1,不论是产品质量、市场份额或是品牌知名度,都是处于市场的领先地位。如今,雷朋的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已在全国各主要省、直辖市设立30多家直营经销服务网络和多家授权专营店,更与众多4S店达成供货关系。第9品牌:冠蝶GRAFITYP汽车改色膜冠碟成立于1945年,是比利时的1家自粘膜制造商,车身贴膜的领先企业,是较早从事车身贴膜行业的欧洲品牌。多年来为数以万计的车辆完美解决漆面保护和改色贴膜方案,工艺和产品品质均得到车主的好评。第十品牌:艾利AVERY DENNISON汽车改色膜艾利(AVERY DENNISON)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帕萨迪那市,是压敏标签技术及物料、0售品牌及信息解决方案、以及为办公室及消费者提供系统及识别产品的领导者,Avery艾利·丹尼森标示薄膜及反光产品部为众多车队标识及个性化汽车装饰包贴,车身改色贴膜、汽车原厂、建筑标识、汽车工业和交通安全领域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5、谁能给我介绍下中国汽车市场格局 各种品牌的市场份额是?中国现在有很多国外牌子国产化 它们和原来厂商有什么区别是什么关系 比如别克君威到底是别克还是中国的 比如广本是/ 比如MG在中国是怎么回事 比
纵观世界汽车产业发展历史,曾经发生过两次热点地区转移。第1次是20世纪20年代,伴随着福特汽车革命,全球汽车产业重心从欧洲转移至北美。第2次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汽车产业的崛起使得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热点又从美国转移到了日本。目前,全球汽车热点地区正出现第3次转移的趋势。 导致这1趋势的主要原因有3。其1,从全球汽车市场和竞争格局来看,传统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由于宏观经济或持续低迷如日本,或开始衰退如美国,加之汽车普及率较高,导致市场需求增长缓慢。刚刚过去的2001年,美国3大汽车生产商的全年销售量均呈下降趋势。通用汽车全年的销售量为487万辆,比2000年下降了1.1%,福特公司下降了5.8%,降到396万辆,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全年的销售量下跌了9.1%,降到248万辆。其2,发达国家汽车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目前全球汽车年生产能力已近8000万辆,而实际年销售量只有5500万辆,产能过剩达30%。其中传统的汽车生产大国生产能力过剩尤为严重。这就使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产业平均盈利率明显下降,寻找新的出路是大势所趋。其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市场化改革的日渐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持续扩大,新兴市场如除日本以外的亚洲、东欧和南美的汽车市场迅速成长。这些新兴国家通常拥有低成本的地区优势并实行优惠的吸引外资政策。因此,这些国家就有可能成为世界大型汽车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 在这种条件下,传统的汽车生产大国通过跨国兼并重组,迅速地从传统的地区公司或跨国公司转换为全球公司,发掘和抢占新兴市场并将其纳入全球体系,利用其规模经济效益,提高整体投资收益率就成为其必然选择。因此全球汽车热点地区便可能从发达国家转移至新兴市场国家。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中国将会是获得这次机遇可能性最大的国家之1。 汽车热点地区的转移不仅会引致世界汽车产业1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变化,而且还会对加速开放中的中国汽车市场格局产生直接影响。 国际汽车巨头:从战略布局到策略提速 经过近些年大规模的购并和联合,世界汽车产业已初步形成了通用-菲亚特-富士重工-5十铃、福特-马自达-沃尔沃轿车-大宇、戴姆勒-克莱斯勒-3菱-现代、丰田-大发-日野、大众-斯堪尼亚、雷诺-日产-3星等6大汽车集团。6大集团1致看好中国汽车市场的诱人前景,纷纷从各自的全球战略角度出发,在对中国市场进行战略布局的基础上,积极地、加速地展开有效的进入和竞争策略。 占尽先机的大众风光不减 大众汽车公司是最先规模化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汽车集团,从1985年开始凭借其先发优势稳步发展,至今已占据中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到目前为止,大众公司最新的主要平台几乎都在中国得以建立,从A0平台的“POLO”,A平台的“宝来”,B平台的“帕萨特”,到C平台的“奥迪A6”全线展开。与此同时,大众汽车集团还将立足中国市场,开发适合发展中国家市场需求的A00平台,且不断追加投资,力图保持竞争优势。从2002年开始至2006年,大众汽车集团将斥资606亿马克,实施大规模的业务重组计划,把属下不同品牌的汽车分成“大众”品牌部和“奥迪”品牌部两个部分。重组计划如能成功势必进1步提高大众的竞争力。作为全球战略的1个重要组成部分,大众集团力图整合其在中国市场的现有资源,建立中国大众汽车集团,将其并入大众全球网络。大众的中国战略是,在产品战略上使中国市场上的新产品与世界最新产品保持同步,大众计划于2003年首次在中国车市与世界市场同步推出polo3厢车;在营销服务方面,充分利用已有的优势,提供最好的服务。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中国汽车市场中,大众仍将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战略宏伟的通用速度取胜 世界汽车工业的霸主美国通用汽车集团虽然1999年才进入中国汽车市场,但是龙头老大不鸣则已,1鸣惊人。不仅出手不凡(上海通用公司总投资超过15.8亿美元,建有高度自动化和现代化的柔性生产线),而且进入中国市场速度之快令人惊奇。投产1年后的2001年销售别克、别克GL
8、赛欧即达6万辆。与此同时,沈阳通用公司的雪佛来皮卡和开拓者越野车也在2001年开始销售。通用集团计划立足中国市场,开发适合中国的汽车产品,继在上海建立泛亚汽车研究中心之后,又得到曾隶属于通用集团现已独立的0部件供应商德尔福公司的鼎立相助,其竞争力自不待言。随着中国加入WTO和通用集团中国战略的需要,通用集团正在进1步加强和上汽集团的合作,积极整合中国的汽车厂商和资源,以培育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 错失良机的日本猛追紧赶 作为全球汽车热点地区第2次转移的目的地同时又是中国近邻的日本,未能把握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先机,实为日本汽车产业的1大战略失误。日本由于奉行“出口立国”的政策,而且本田汽车公司和丰田汽车公司均立足美国市场,除了向中国直接出口汽车之外,直到1999年和2000年才先后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本田公司1999年收购广州标致后,迅速把最新款的本田“雅阁”轿车推向市场。丰田公司失去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先机后,2000年通过丰田控股的日本“大发”和天津汽车集团合资生产“夏利2000”轿车,并计划在1-2年后在天津生产“丰田”轿车。 日本汽车公司虽然是迟到者,但在中国汽车市场却具有独特的优势,由于中国消费者对汽车的审美情趣和消费理念与日本更为相近,使得日本汽车更适合中国市场。因此日本汽车公司的竞争力决不可低估。目前丰田公司在世界上25个国家拥有45家独资、合资和合作型企业,在160多个国家拥有180家代理商和7000多家经销网点和维修中心。丰田公司正在实施的"新全球市场开拓计划",总方针是通过重组、开发和全球化措施对付来自美、欧的挑战,使自己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潜在汽车市场上保持应有的竞争优势。目前丰田集团在中国共有35个合资、合作项目,总投资5亿美元,其中丰田汽车在华投资9个项目。丰田公司正猛追紧赶,试图打破大众、通用的优势格局,加入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头俱乐部”。与此同时,本田公司的合资企业广州本田的12万辆产能改造、多功能轿车奥德赛以及经济型轿车等1揽子扩展计划已经启动。可以想见,以丰田和本田为代表的迎头赶上的“日本战团”将会成为大众、通用在中国的强劲对手。 步履蹒跚的福特寄予厚望 福特虽然1990年即进入中国市场,但十年后依然只有1个规模不大的“全顺”商用车项目。直到2001年4月 重庆长安福特有限公司成立,才让人们看到福特的真正动作。该项目预计两年后建成投产,生产适合中国市场的家庭轿车爱卡。由于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2001年首次亏损23亿美元的福特公司,甚至将扭转亏损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市场。福特已宣布在亚洲的裁员不涉及中国区,相反,在中国地区加大投资力度、争夺市场份额,已成为福特汽车公司新老高层的共识。 小有挫折的戴-克扭转局面 早在1983年克来斯勒即在北京建立合资公司生产吉普车,并认为“对于美国汽车公司来说,(北京吉普车公司)不仅意味着迈进中国市场的入口,而且是在亚洲环太平洋地区建立了1个战略性生产基地”。但这个项目却并不成功。2001年,该集团试图抓住中国入世契机,扭转不利局面,于是追加投资,延长合作合同,上马大“切诺基”项目。在此基础上,戴-克预计在2002年同步上市最新款的“自由”休闲车。相信未来的中国汽车市场必将有戴姆勒-克来斯勒的用武之地。 跨国汽车巨头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 大众 在上海大众生产桑塔纳、帕萨特和波罗在1汽大众生产捷达、奥迪和宝来大众旗下的斯柯达又在深圳开设了亚洲第1家3S标准的专卖店未来几年在中国的投资总额将累计达180多亿元 宝马 为华晨的中华轿车提供技术支持准备与华晨合作生产宝马3系列和5系列 通用 上海通用公司总投资超过15.8亿美元,生产别克、赛欧在沈阳金杯公司生产雪佛莱皮卡和开拓者越野车计划生产全系列产品,并与北美新产品同步投产通用集团与上汽集团联手兼并柳州5菱,涉足微型车市场旗下的菲亚特为安徽奇瑞提供技术支持 福特 1990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福特在中国的总投资已达4亿美元与长安汽车合资生产1.6升“爱卡”4门轿车,总投资9800万美元控股海南马自达旗下的铃木为昌河北斗星提供技术支持 戴姆勒-克莱斯勒 进1步拓展北京吉普大切诺基等现有项目预计2002年在北京吉普同步上市最新款的“自由”休闲车,计划与台湾裕隆集团合作在福建生产商务用车旗下的3菱为福建东南和湖南长丰的商用车和越野车提供技术支持 丰田 天津丰田生产夏利2000天津丰田计划生产丰田轿车 本田 广州本田投资11.2亿元进行12万辆产能改造2002年在广州本田投产多功能轿车奥德赛计划在广州本田投产经济型轿车 日产 与东风合作生产风神轿车 雪铁龙 与2汽合资生产富康、毕加索 现代 收购江苏起亚30%股份,生产悦达轿车与安徽江淮汽车合资生产商务用车 资料来源:上海同泽汽车市场研究中心 心仪已久的宝马不失时机 高档车的王国宝马对中国市场可谓心仪已久,中国加入WTO对宝马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宝马不仅为华晨中华轿车提供技术支持,而且正在积极与华晨合作准备生产宝马3系列和5系列。这样,中国汽车市场将有国产“贵族”崛起。 偏于保守的法国不会放弃 法国在中国虽有过标致合作失败的记录,但以标致—雪铁龙集团和雷诺—日产集团为核心的“法国战团”, 并没有放弃中国市场。相反,他们正在扩大对中国的投资。雪铁龙在与东风合资生产富康之后又推出毕加索,雷诺不仅在中国生产塔菲克,雷诺控股的日产集团还与东风合作生产“风神”汽车。法国战团的加入,在增加竞争的激烈程度地同时,也许会给中国车市或多或少带来些浪漫的情调。 中国汽车市场:从潜在需求到现实需求 2006年将是汽车消费爆发期 中国是业内公认的世界上最后1个潜力巨大的汽车市场,国外专家称之为“1块未开垦的处女地”。自1978年以来,我国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12%,略高于GDP增长。近些年,我国汽车总产量增幅高于世界平均增幅的5.8%,位居世界第9位。据上海同泽汽车市场研究中心预测,到2005年我国轿车销售量可达120万辆,到2010年可达240万辆。但这对于13亿人口(其中城市人口4亿)的大国来说似乎不甚相称。可以说,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潜在需求与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如何引导巨大的潜在需求,并将其转化为现实需求,这是摆在所有中国汽车市场竞争主体面前的严峻课题。 需求多样化与产品差异化 以目前的形势看,汽车需求量在不断上升,同时,人们的汽车消费素质也在逐渐提高。无论是“老3样”(桑塔纳、捷达、富康)、还是现有的汽车新秀,都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对汽车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需求的多样化要求企业提供差异化的产品,这正是跨国汽车巨头进入中国的市场机遇,它将使现有的产品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市场竞争格局:从群雄逐鹿到几足鼎立 国内汽车产业集中度逐渐提高 上述全球汽车集团进入中国,势必按照各自的全球战略来整合其在中国的资源,将其纳入全球体系。因此,1个群雄逐鹿的局面必将在中国汽车市场出现,并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因为产业集中度的提高需要1个过程。现在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于美国的整车生产集中于3家汽车公司,其他大多数国家整车工业的CR4达到了80%以上,CR8则几乎都达到100%,而中国整车工业的CR4和 CR8分别只有43.6%和64.8%等等,并据此过分指责中国汽车企业“散、乱、小”,殊不知若干年以前美国等汽车大国也是如此。根据有关资料,1964~2000年的36年间,北美、欧洲和亚洲的整车工业(轿车/旅行车)企业的数目(具有经济独立性的汽车公司的数量)由52家下降为10家,平均每年减少1.17家;1965—1999年的34年间,西欧载重卡车生产商的数量由40家下降为14家,平均每年只减少0.76家。因此,我们不能苛求中国汽车企业在短短的几年中就达到发达国家的产业集中度。产业集中度提高的过程,是在自由竞争、优胜劣汰、核心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完成的,不可能1蹴而就。那种以行政力量进行强行撮合,以期达到产业集中度快速提高的尝试多半都是难以如愿的。产业集中度提高的过程,也是中国汽车产业从群雄逐鹿向几足鼎立过渡的过程。产业集中度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之日,便是中国汽车几足鼎立局面形成之时。 中档车将率先启动 对于近几年国内媒体大加渲染的10万元以下的所谓经济型轿车或家庭轿车,5年以内笔者并不看好。近两年国内每年60多万辆的国产轿车销量中10万元以下的只占20%左右。目前这类汽车与10万元以上的汽车相比,价格低、利润薄,不利于企业积累资金、扩大规模、投入研发以及建立和完善售后服务体系。而落后的研发设计和低质量的售后服务又会使产品失去吸引力。笔者以为,未来的几年内,中国汽车市场唱主角的仍将是中档及中高档轿车。这类轿车既可做商务或公务用车,又可兼作家庭用车。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汽车消费刚刚兴起,大多数消费者购买的都是第1辆轿车,而且还是家中唯1的1辆车,因此仅仅作为家庭用车显然是不够的。而从消费心理来看,多数人希望是既体面又适用。目前的10万元以下的车很少能同时满足上述功能需求的,而20万元左右的中档或中高档轿车正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在经过5-6年的市场培育以后,经济型车的市场份额才可能有较大的提高。 进口车挤占中高档和高档市场 由于加入WTO,进口中档、中高档和高档车与国产车相比在价格方面的劣势已有所弥补,而在设计、工艺和整体品质方面的优势较为明显,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1般认为,其市场份额将会在15-20%,到2005年会达到18-24万辆。因此,在未来的中国汽车市场格局中,进口中档、中高档和高档轿车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占较大的市场份额。
6、国产汽车改色膜10大品牌是什么?
国产汽车改色膜10大品牌第1品牌:赛旗饰SAQETH汽车改色膜SAQETH(赛旗饰),想必是全球改装1族耳熟能详的品牌。如果你是车迷,无论在超级方程式F
1、Indy Car和各种赛事车身上,还是在超跑、豪车、论坛、杂志上,几乎都可以看到SAQETH(赛旗饰)logo持之以恒的身影。SAQETH(赛旗饰)创立于法国,始于1887年,现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专业从事,豪华汽车、赛车及超级跑车的内饰/外观/清洁养护以及改装装饰品的设计/研发/制造的厂商。SAQETH(赛旗饰)拥有世界1流的生产工艺,美国工厂拥有200000平方英尺400多名设计研发生产人员,)分公司遍布美国、欧洲、哥伦比亚、英国等国家。第2品牌:Barrett Jackson汽车改色膜 Barrett Jackson创始于1967年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两位汽车爱好者开始。从始至今,Barrett Jackson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汽车用品首屈1指的品牌之1。产品主要包含;汽车车膜、车身改色膜、以及汽车清洁、美容、养护用品等等。Barrett Jackson以质量优、品种全的优势,在汽车用品市场1直遥遥领先。第3品牌:RBP汽车改色膜RBP创始于1988年美国,是1家从地方汽车改装装饰品店,做到全球知名的庞大改装装饰品牌。更是专注于汽车改装装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的厂商。从事产品范围及其广泛,从汽车内饰外观装潢、重型防护、越野专用悬挂、底盘提升套件。汽车车膜、改色膜、轮胎、轮毂、刹车、排气、灯具、养护品、燃油添加剂等等等等。公司对产品品质要求极为苛刻,每1件产品、甚至每1个0部件都追求艺术品质,这也是使RBP发展极为迅速和1直屹立在改装装饰市场领域的主要因素。第4品牌:威固V-KOOL汽车改色膜威固始于1974年,是1个大众熟知的汽车贴膜品牌,也是国际性的窗膜品牌,其生产商是伊士曼化工旗下的美国造化科技公司,总部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的金斯波特。威固的光谱选择技术以其独创性在行业内赢得了领先的地位,而这1技术也因威固产品的逐渐推广而深受欧洲名车原产地制造商的青睐。第5品牌:龙膜LLUMAR汽车改色膜龙膜,属于美国伊士曼化工旗下的窗膜品牌,创始于上世纪70年代,以先进的研发技术和生产能力,加上广泛的分销以及优质的客户服务水平得到较好的口碑。龙膜拥有先进的窗膜生产制造基地,分销遍布众多国家。产品规格丰富,高、中、低档可满足客户不同需求。第6品牌:3M汽车改色膜3M创建于1902年,全球性的多元化科技企业,总部设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市。素以勇于创新、产品繁多著称于世,3M汽车车、汽车防爆膜产品繁多,提供独特、创新、高品质的车身改色体验。第7品牌:强生JOHNSON汽车改色膜美国Johnson(强生)层压涂层有限公司,1960年成立,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卡桑市,是专业从事玻璃膜生产的制造商之1,为汽车设计和定制功能性的薄膜产品。是贴膜协会的倡导者和成员,其产品的品质处于领先地位。色彩独特,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第8品牌:雷朋LETBON汽车改色膜雷朋产品源自美日两大专业母厂,雷朋是很早将专业的高档隔热膜引进中国大陆市场的品牌之1,不论是产品质量、市场份额或是品牌知名度,都是处于市场的领先地位。如今,雷朋的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已在全国各主要省、直辖市设立30多家直营经销服务网络和多家授权专营店,更与众多4S店达成供货关系。第9品牌:冠蝶GRAFITYP汽车改色膜冠碟成立于1945年,是比利时的1家自粘膜制造商,车身贴膜的领先企业,是较早从事车身贴膜行业的欧洲品牌。多年来为数以万计的车辆完美解决漆面保护和改色贴膜方案,工艺和产品品质均得到车主的好评。第十品牌:艾利AVERY DENNISON汽车改色膜艾利(AVERY DENNISON)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帕萨迪那市,是压敏标签技术及物料、0售品牌及信息解决方案、以及为办公室及消费者提供系统及识别产品的领导者,Avery艾利·丹尼森标示薄膜及反光产品部为众多车队标识及个性化汽车装饰包贴,车身改色贴膜、汽车原厂、建筑标识、汽车工业和交通安全领域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